新安药学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合理用药 - 儿科用药专栏

儿科用药专栏

儿童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文章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4-03-25 15:01:58 浏览次数:

一、盲目用药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就吃退热药,或者让孩子“抗一抗”,觉得这样孩子以后会有抵抗力。熟不知这些举动极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关于婴幼儿退热方面内容详见同栏目下“正确使用婴幼儿退热药”)。还有些家长随意使用抗菌药物,也就是他们认为的“消炎药”,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选毒副反应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禁止或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可引肾及耳毒性。如确有应用指征,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二、随意调整给药剂量
    多吃药、吃新药贵药、加大药物剂量就能治好病或者抱着“是药三分毒”的想法,医师或者药师要求其服用5天的,只吃了3天有点好转就停药了,这并不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在“坑”孩子。下面介绍两种儿童给药的计算方式:
(1)按公斤体重计算
    说明书上如果有公斤体重剂量,可以按孩子的公斤体重计算用药剂量,如下:
每日(次)需用剂量=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的药量×患儿体重(kg)。
    例如,某药剂量为“5mg/kg/日,每日两次”,8kg体重的孩子应该吃的剂量:一日总剂量为8×5=40毫克,分成两次吃,每次吃20毫克,早晚各吃一次。需要注意的是,计算结果不一定是整数,或者剂量有一定的范围,一般取中间值剂量。
学龄儿童算出的结果往往偏高,可采用偏小或下限的剂量;有时算的剂量可能比成人剂量还大,但实际给药时不得超过成人剂量;幼儿算出的结果往往偏低,可采用偏大或上限的剂量。另外,还要看孩子的体质情况,如果营养不良,剂量计算出来再酌情减20%左右。
(2)按孩子年龄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说明书上如果只有成人剂量,儿童用量可根据年龄换算,公式如下:
1岁以内剂量     成人剂量×0.01×(月龄+5)
1岁以上剂量     成人剂量×0.05×(年龄+2)
例如,某药成人用量为每次100毫克(即1片),
8岁儿童1次服量:100(毫克)×0.05×(8+2)=50(毫克),
即8岁儿童服药剂量为每次50毫克(即半片)。

    另外,糖皮质激素类药,常用的有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在应用本类药物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高血压、水肿、血钾降低、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所以儿童在服用此类药品期间,应严格遵从医嘱。


    三、营养药可以随意吃
    自古家长就认为生了个胖娃娃就是福气的象征,孩子瘦弱,家长就想着法子给他们进补。市面充斥着各种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类的产品,一些家长认为这类药物是“营养药”,吃多了不要紧,殊不知锌补多了,可能引起腹泻、呕吐甚至胃出血;钙补充过多则可能引起便秘、高钙血症等。摄取营养最重要的是均衡,任何一种营养物质摄入过剩,均会导致营养失衡。比如人参蜂王浆之类的补品,用多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切不可拔苗助长。


    四、破坏药物结构
    以肠溶阿司匹林为例,它是治疗儿童风湿的药物,之所以在前面加上“肠溶”两个字,是因为该药需要在肠道慢慢溶解吸收,如果因为孩子难以吞咽就碾碎服用,就影响了药品的疗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导致病程延长。缓释片、控释片也是一样,是不可以碾碎服用的,后文会告诉大家服用这些药品的方法。


    五、搭配不当
    有些药是不能与抗菌药物一起服用的,比如常乐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抗菌药物会破坏活菌,降低其活性,像这种含有活菌的药品,家长还是应该分开服用,一般药品之间错开半小时是相对安全的方法。孩子喂药困难,家长用果汁或者牛奶混着喂药,这样也是不妥的。因为这些饮料中的成分复杂,和药物有可能发生作用形成沉淀,影响效果。孩子生病时,一些家长认为也可以给他们吃成人的药物,减量就行,这是不正确的。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肝脏、肾脏等排毒器官的功能都不如成人。具体能不能吃某种药物,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如果没有标明儿童用量,说明这类药物没有做过临床试验,没有专业背景的家长都无法准确估计合理的用药剂量。一定要先咨询医师或者药师。


    六、外用药的使用
    不要认为是外用的药品,就认为对人体伤害小,“是药三分毒”,用药也不例外。
(1)外用药不能长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制剂如卤米松(适确得)、糠酸莫米松(艾洛松)等,虽然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但曾有报道称,儿童使用后产生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抑制和库欣病的敏感性高于成人,应尽可能小剂量短期使用,以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2)儿童忌用高浓度的外用药
    儿童的肌肤比成人的娇嫩,选用外用药物时应选择低浓度的外用药。倘若选择的外用药浓度接近成人使用的浓度,很容易引起红斑、脱皮、烧灼感、疼痛等局部刺激反应。
(3)外用药不能混用
    例如,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糜烂渗出时,可选用洗剂或粉剂;倘若炎症较重,出现糜烂渗出时,应选用水剂湿敷;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较少时,可用糊剂;若皮损已干燥脱屑,则用乳剂较为合适;慢性期炎症性皮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乳剂、酊剂;而单纯瘙痒又无皮损者,则以选用酊剂、醑剂或乳剂为好。
(4)忌用毒性强的外用药
    一些毒性较强的外用药,应忌用或禁用于儿童,比如硼酸溶液。此外,容易致敏或过敏指数高的外用药也应忌用于儿童,因为儿童过敏性疾病所占的皮肤病比例比成人高,应尽量避免使用。


    七、用药时间
    用药时间也很重要,分早晨、饭前、饭后、两餐之间空腹、晚上。当需服用中药汤剂与西药时,应该先服用汤剂半小时再服用西药,绝不可用中药汤剂去送服西药,因为中药中大多数含有机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会影响西药的疗效。

 

以下需要特别关注的两点:
一、用药前看说明书中的禁忌证
    禁忌证分禁止使用和谨慎使用两种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整体身体情况要清楚,如是否过敏体质,是否有哮喘、有心脏病等,因为有些药物禁止用于哮喘病人,而有些药物对心脏病病人要谨慎使用。
二、用药后观察孩子的反应用药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各种反应,如对药物的敏感度等,及时与医生沟通,让医生能够在用药时作出调整。用药后孩子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安、皮疹、发烧、呕吐、呼吸及心跳异常等现象,应考虑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并立即停药,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对于本身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的儿童,以及知道对某物质过敏的儿童,更要加强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最后,请各位家长将药品按要求储藏好,放在儿童不能拿到的地方,避免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