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药学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合理用药 - 药物利用评价

药物利用评价

专家强调:乙肝治疗应首选强效低耐药抗病毒产品

文章来源:健康报网 发布时间:2010-11-23 09:16:56 浏览次数:

       2010年,中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问世五周年,虽然至今慢性乙肝仍然难以根治,但随着《防治指南》的问世与推广,过去五年强效低耐药抗病毒治疗理念已迅速普及,突破了阻碍我国抗病毒治疗发展的两大瓶颈——即医务工作者缺乏对抗病毒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以及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出现耐药而影响疗效的问题,明确了慢性乙肝长期管理中的治疗目标治疗策略,并提高了中国慢性乙肝整体治疗水平。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 庄辉教授介绍,目前全国大部分三甲医院的肝病科和感染科医生已经认识到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超过了一百万;此外,急性重症肝炎患者以及因慢性乙肝引发的肝癌、肝硬化人数也因抗病毒治疗的普及而明显减少,不仅减少了病人和家属的负担,也减少了国家的公共卫生支出。


  明确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基石


  五年前,我国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更多地注重慢乙肝引起的症状改善,而对于导致慢乙肝进展的根本原因和治疗目标没有充分的认识,从而缺乏对乙肝抗病毒治疗重要性的认知。一份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056月公布的《中国肝炎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报告》显示,当时仅有19%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高达73%的受调查者采用中成药及保肝降酶药物治疗。


  作为中国慢性乙肝防治发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200512月颁布的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首次明确了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预防和阻止肝硬化、肝癌发生,从而使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并首次明确和凸显了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基石地位。


  五年来,随着《指南》在专科医生中的大力普及和推广,抗病毒治疗的地位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据庄辉院士介绍,截至2008年,我国有40%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与《指南》发布前比较,增长了一倍多。


  乙肝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慢性乙肝为进展性疾病,一项针对684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估计年发生率为2.1%。另一项对HBeAg 阴性慢性乙肝进行平均年的随访研究,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分别为23%4.4%,且HBeAg 阳性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高于HBeAg 阴性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翁心华教授说:目前没有一种治疗能够彻底清除乙肝病毒,所以唯一能够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进而减少重型乙肝、以及由慢性乙肝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有数据显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博路定?(恩替卡韦片)治疗37年后,96%的患者肝脏炎症明显减轻,88%的患者肝纤维化明显减退,所有治疗前存在晚期肝硬化的患者肝纤维化都有所改善,并且所有患者在长期随访中都达到了乙肝病毒载量的不可检测水平(<300拷贝/毫升)。


  强效低耐药的药物让长期抗病毒治疗成为可能


  过去五年中,另一个推进抗病毒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强效低耐药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出现。


  翁心华教授介绍说,中国乙肝的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以追溯到12年前。中国第一个口服乙肝抗病毒药拉米夫定正式应用,拉开了中国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疗的序幕。在短短的几年中,拉米夫定让医生和患者意识到抗病毒治疗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然而,耐药导致的临床治疗失效却让医生对抗病毒治疗产生了怀疑,让患者产生担忧,阻碍了抗病毒治疗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使用。


  五年前博路定?(恩替卡韦片)在中国上市,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初治患者接受博路定?(恩替卡韦片)治疗6年后,累计耐药发生率为1.2%,这意味着多数慢性乙肝患者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地抑制病毒复制。


  翁心华教授指出,由于现有的治疗手段还未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应首选强效、低耐药、安全性高的抗病毒药物,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重回轻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