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药学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合理用药 - 个体化药学

个体化药学

个体化医学,再不考虑就out了

文章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2014-10-28 16:50:05 浏览次数:

    尽管个体化医学远没有真正走进临床,但个体化医学的概念并不难被人接受,因为临床上同样疾病同类患者疗效却相去甚远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面对那些疗效差的患者,医生们都有个无奈而统一的理由——个体化差异。如今,基因组学的发展帮我们找到了个体化差异的主要根源——基因差异,接下来自然要利用基因差异来指导临床诊疗。
1. 对医生而言,个体化医学首先是不可避免的。
    在美国,已有200多种药物被要求应用前进行基因检测,并且在中国的部分药品说明书上,也已经明确标识了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卡马西平为例,以往患者出现剥脱性皮炎这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时,医生没有责任,因为这被认为是正常的小概率事件。今后则不然。一旦患者未接受基因检测用药并出现并发症,医生很可能要担负主要责任。因此,了解药品说明书上基因检测的条款,是每位医生保护患者、安全行医所必需的。通过院内用药监测网络提醒医生检测基因,也是国内几家医院新近建立个体化药物治疗流程的特色之一。
2. 个体化医学也是很多医生所期盼的。
    北京医院曾有位82岁高龄患者,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同时选用多种药物,反复调整用药3个月后,患者不仅血压没有控制住,反而因严重眩晕无法站立,治疗陷入僵局。于是医院为患者进行了服用药物相关十多种基因的检测,发现患者多个药物代谢基因发生突变,提示有些药物患者服用无效,有些药物代谢很慢容易发生毒副作用。最终,根据基因检测的提示调整药量后,患者很快好转。如今掌握了这种方法的该院药师已经成了很多医生眼中的“救火队员”。调查显示,临床各病种所采取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有效率约在50%~85%之间。在面对剩下的那些令人棘手的患者时,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对所用药物到底是慢代谢、中间代谢、快代谢还是超快代谢,依此来调整该患者适合的药品、药量和疗程,实现个体化治疗。 
3. 个体化医学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国家新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临床药学评价标准中,优秀与良好两个档次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能否开展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监测,及开展药物基因组学测定的项目。从国家层面上看,个体化医学也具有明显的经济学优势。来自美国针对该国内每年200万应用华法林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因使用基因检测指导用药,年净节省约11亿美元。澳大利亚的研究则证实,个体化医学可帮助该国每年净节省中风事件开支1.5亿澳元,出血事件开支6.1亿澳元。
  总之,基于个体基因差异的个体化医学,能够在目前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让临床治疗效果再上一个台阶,无论是患者、医生、医疗机构还是国家医疗体系,均可从中受益。它理应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安全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鹤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