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药学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药学科研

药学科研

粤港深三地学者联合解析了粉尘螨基因组并发现新过敏原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24 21:29:19 浏览次数:

    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部刘志刚教授、吉坤美教授,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院士、李靖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徐国荣教授、陈廷峰副教授等课题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粉尘螨基因组、转录组及其微生物组。

  该研究发现了粉尘螨新过敏原组分--细胞色素C还原酶结合蛋白(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binding protein)的同源物。这一研究成果被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免疫联合会下属的过敏原国际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Der f24 (http://www.allergen.org/viewallergen.php?aid=772)。这是研究界首次发现具有此类生化功能的蛋白质可作为过敏原组份。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炎等是临床常见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目前至少有1000万以上儿童患有过敏性哮喘、5000万以上过敏性鼻炎患者和3000万以上过敏性皮炎患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尘螨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最重要的过敏原,临床上超过50%的过敏性疾病与尘螨过敏原密切相关。上述研究成果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十分关键的科学基础。

  该研究在国际变态反应学领域权威刊物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4年该刊影响因子为11.248)正式发表了题为“The draft genome, transcriptome and microbiome of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reveal a broad spectrum of dust mite allergens”的文章(JACI,2015,135(2) : 539–548 )。杂志主编Donald Y. M. Leung博士在同一期杂志上发表评述“The assembled genome of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accelerates mite allergy research”,认为该研究将促进国际变态反应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与此同时,国际著名变态反应学家Geoffrey A. Stewart在同期杂志上发表评述“Studies of house dust mites can now fully embrace the “-omics”era”,指出自1988年第一个尘螨过敏原(Der p 1)基因被报道以来,时隔26年首个粉尘螨基因组、转录组和微生物组获得解析,这是国际变态反应学科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使过敏原的研究从此进入了组学时代。

  本研究成员分别来自深圳、香港和广州三地,其中深圳大学负责尘螨过敏原研究、香港中文大学负责生物信息学分析、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临床研究。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388,31328014)的资助。